"治理大氣污染要‘任性’,抓好污染防治十大行動要有‘韌性’。"在3日召開的大氣污染防治"十大行動"媒體座談會上,濟南市副市長王新文說,"十大行 動"成效很明顯,但形勢依然嚴峻。要繼續打好治霾這場"人民戰爭",直到見到改善成效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"十大行動"啟動半年以來,環境空氣質量有了一定 程度的改善,今年一季度,憑借各項指標改善幅度,濟南獲得554萬元的補償金,在全省17城市中名列第一。
17家企業完成搬遷改造或關停
東部老工業區搬遷問題備受市民關注。記者在會上獲悉,截至目前,"十大行動"中的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落后產能淘汰行動中,中德設備、寶世達電纜等10家企業已完成搬遷改造,濟南電筒廠、金冠毛紡等7家企業停產停業。
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落后產能淘汰行動取得一定成績,但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坦言,目前仍存在一些難題,比如企業搬遷存在相互制約的問題。根據"十大 行動"方案,濟鋼、濟煉近期以升級改造為主,但濟鋼若不搬遷,就會影響周邊盛源化肥、藍星石油、山塑等企業原場址開發建設,從而影響周邊其他企業搬遷。此 外,由于缺乏執法依據,對于納入搬遷名單的污染企業是否搬遷、何時搬遷,發改委、經信部門沒有過硬的執法手段和倒逼的有效措施。由于濟煉、濟鋼為中央和省 屬企業,搬遷決策程序復雜,協調難度比較大。
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濟南將積極爭取上級在政策、資金等方面向濟南東部老工業區傾斜,支持老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、生態治理、產業升級等,提升老工業區發展水平。
臭氧等復合型污染被"盯上"
除了"挪走"污染源,"十大行動"也"緊盯"大氣污染物的變化。"開展揮發性有機物(VOCs)調查、治理工作,努力控制以臭氧污染為代表的日益突出的復合型污染問題。"市環保局局長高立文在會上說。
據介紹,濟南已經成為環保部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試點城市,優先對全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進行全面調查,摸清底數,建立清單。建立清單后,將開展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,以石油化工、有機化工、表面涂裝和包裝印刷為重點行業,篩選試點企業,以點帶面,逐步推開。
這項工作濟南去年就有了個"底兒"。去年,市環保局對全市污染源底數進行摸底兒,集中人力對全市工業污染源進行了統一清查,對燃煤供暖鍋爐集中實施高 效除塵改造,除塵設施改造率達到90%以上;還取締餐飲攤點小燃煤爐具等各類低空燃煤排煙設施179臺,共對50余家大氣污染源超標單位進行立案處罰和媒 體曝光,對6家企業執行了按日計罰。